RJ45(8P8C)
目前常見的網路線以RJ45水晶頭為主,由4對雙絞線組成,每對雙絞線都是差動(Differential)方式運作。下圖是最常見的網路線的型式。如果是更高規格的網路線(Cat6以上)則會有金屬外殼加強抗干擾能力。
在網路連線速度規範最初以IEEE 802.3u-1995為標準。在10M/100M網路使用其中2對,1G(1000M)網路則會使用到4對線。
目前市面電腦網路孔至少都支援1G網路速度,但實際連線速度還需要看整體網路環境。如果有區域網路之間傳檔的需求,比如有開共享資料夾或是連接NAS,好的網路線品質會影響很多。
加上以近年中華電信逐漸導入光世代的情況,雙向100M以上已是很普遍的選擇,如果想要自己壓網路線建議都4對壓好壓滿。
T568A、T568B
什麼是T568A、T568B?這是用來定義網路線的腳位順序的,在100M的網路下T568B分別是傳送1白澄(RX+)、2澄(RX-);接收3白綠(RX+)、6綠(RX-),剩下兩組線則是在1G以上的網路用來雙向傳輸。
一般常見的網路線兩端都是打上相同的順序,不管是A或B都可以,兩者之間影響不大,但通常買到的線都會是T568B哦!
為何需要跳線?在早期的網路設備連接時,要讓兩台設備直接對接,會需要注意是否需要跳線,也就是線的兩端分別是T568A、T568B,讓設備的傳送(TX)與接收(RX)端能對接。另外小編有看過硬體設備上有做跳線開關的,這樣就不需要特別找有跳線了。
現在新買的交換機或是路由器,幾乎都支援跳線功能,接上後都會自動識別,內部的晶片會自動判斷網路線是否需要跳線。
網路線壓接
想要自己壓網路線,你至少會需要一支網路線壓接鉗,到家裡附近的五金行、電子材料行都買的到。通常功能齊全的壓接鉗,從剝線、剪線、壓接一支就可以搞定。
步驟也很簡單,首先有護套得先放入網路線免得壓好水晶頭才想到。
把網路線的外皮環剝出約20~30mm,會看到四對雙絞線,把它們解開並順直。接下來的步驟建議一氣呵成,先按照T564B(A)的順序排整齊,再把線剪齊至10~15mm*,把線慢慢推進水晶頭內。注意水晶頭的方向,有腳位的面朝自己,線推到底確認沒問題就可以壓接起來了。
*備註:水晶頭的下方的凹槽,在壓接時會一併向內擠壓,可以讓網路線的外皮能被水晶頭固定,比較不容易被扯壞。